著名作家王小波在《沉默的大多数》中写到:“成为思维的精英,比成为道德精英更为重要。”
思维层次低,遇事往往囿于一己之见,困于一念一想,终究难得成就。
思维层次高,行事常常跳出固有之局,不拘一格一式,最后身披荣光。
古往今来,失败者多囿于顽固僵化的思维之中,而优秀成功者无一不是思维上的精英。
如果说平庸的方式各有各的不同,那么优秀者的共性却极为相似。
但凡优秀者都有以下三种共性。
1.学会钝感力,戒除玻璃心
这个世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噪音,减不下的赘肉,完不成的工作,达不到的绩效。
是选择患得患失,裹足不前,还是选择没心没肺,大智若愚,全凭你的“钝感系数”。
所谓的钝感力,就是迟钝之心,是对于失败困境的一种耐力,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。
比尔.盖茨说过:“在你没有成功之前,请不要在意你的自尊。”
这是对钝感力最好的诠释。
“钝感系数低”的人,会无限扩大遭遇的磨难;“钝感系数高”的人,会选择性“失焦”,泰然以处之。
《红楼梦》里的秦可卿,论美貌,她妩媚动人,论情商,她从一个弃婴一路晋级,深得贾母中意,能与凤姐交心。
可婆婆尤氏却说她“虽则见了人有说有笑,会行事儿,她可心细,心又重,不拘听见个什么话儿,都要度量个三日五夜才罢。”美貌与智慧并存的优秀女人,却因为过度敏感,心思太重,“钝感系数低”,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殒。
晚清重臣曾国藩的成功在于他的“钝感系数高。”
小时候背书,连躲在屋梁上的贼都记住了,他还没有背出;参加科举考试,连考了7次才高中;开启京官生涯中,经历的“画图甚陋”遭同事讥笑,批评皇帝,被“京师权贵锤骂”。所有的失败似乎都在宣告:不适合。
但是他却以一种坚韧不朽的精神,创造了“以天下之拙胜天下之巧”的神话。
那些活得好的人,并非有多么聪明,只是他们对外界的刺激比较“迟钝”,任你风吹浪打,我自岿然不动。
过于敏感的人,看似精明,实则是活得不够明白,外界的一点风吹草动,都能让他们方寸大乱。
钝感力,可以让我们抵御外界的冲击力,起到保护膜的作用。